發布時間2013.08.29 新聞來源:贏商網
2013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測評成果發布會將于9月17日在北京國貿三期召開。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20余年的不斷發展,房地產企業由粗放型發展逐步向規范化和品牌化方向過渡。品牌已經成為企業應對市場挑戰、抓住市場機遇、提高市場份額的“利器”。因此,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品牌優勢成為眾多優秀房地產企業在行業轉型期尋求突破、贏得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之一。
今年以來,盡管國內經濟形勢略有下滑。但從房地產業來看,這一年無論從行業景氣度還是業績來看均有提高。對此中房網開展了《品牌房企這一年》系列專題,從多角度回顧與觀察品牌企業發展業態。我們看到,品牌房企一年來表現可謂搶眼,多數企業銷售金額與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年內銷售額晉級千億的房企有望達到7家。而企業在注重提升利潤的同時,設定戰略目標、多元化業態布局以及擴張海外等投資策略將成為未來品牌房企的不二選擇。
20年前,中遠集團催生出眾多的房地產業務,并成立了中遠房地產公司(遠洋地產前身)以統籌管理企業的地產業務。
20年后,遠洋地產已經名聲鵲起,不過,近些年的表現較為沉寂,僅靠少數高端項目支撐銷售份額。而就在此時,遠洋地產提出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及養老地產三大戰略,究竟,新“三駕馬車”能否引領遠洋地產馳騁遠航呢?
遠洋地產總裁李明表示,“今年遠洋地產迎來了成立20周年,這20年除了完成股權改造和香港上市之外,遠洋地產業務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也已初步完成三級跳:住宅地產愈發壯大,商業地產、地產金融也在逐步收獲,積極探索養老地產。”
“遠洋地產在完成扎根環渤海和擴展全國布局基礎上,致力于三大新的增長方向,即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和養老地產,目前在三方面均有進展,預計未來企業將繼續深入在這些領域的投入。”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
深耕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成為遠洋地產業務多元化的第一選擇。李明認為這有利于應對單一住宅開發蘊藏的風險,同時,持有型商業物業的收益將成為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對穩定企業資金有一定作用。
對于商業地產的發展,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市場復蘇情況下,商業地產是最好的投資選擇。據悉,遠洋地產首個合作項目北京頤堤港目前購物中心的簽約出租率已達87%,商戶開業率接近80%,出租率超過95.5%。而未來廣場也與百余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成功簽約,簽約率達92%。
遠洋地產第二個綜合商業項目——成都遠洋太古里(原稱“大慈寺項目”)亦計劃于2014年起分階段開業。另外,首個自主投資開發的購物中心——北京遠洋未來廣場已于今年初投入運營。
目前,遠洋地產有商業用地約371萬平方米,未來將繼續拓展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的投資性物業規模,并計劃每年增加約2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的投資物業。管理層預期商業地產中長期將占集團總收益一個較大比重,令遠洋地產的收益來源更多元化。
2013年上半年,企業商業物業投資的營業額為2.51億元,同比增長26%,雖尚處起步階段但增長勢頭明顯。進洋地產目前可出租物業總面積52萬平米左右,而且大多數物業項目為甲級寫字樓。
“集團未來策略是加大開發規模,加快商業地產開發速度,提高商業項目在整體業務中的比重。“遠洋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13年將有超過25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投入市場,每年都有超過25萬平方米的商業物業投入運營。
李明稱,遠洋雖然此前有過開發商業地產的經驗,但還是不夠精準,因為過去我們更多地是專注于住宅地產。而太古則是成熟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同時他們也有進軍內地的計劃,只是不熟悉內地市場。我們兩個企業間的合作,可以互相取長補短。這樣的合作模式,在未來也會繼續展開。
蓄力地產金融
早在2011年,遠洋地產子公司盛洋投資便與全球知名的投資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旗下私募基金組建Sino Prosperity基金,用作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
遠洋地產表示有意將該基金打造成公司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的投資平臺,“投資、運營及管理若干房地產項目”。
不過業內專家皆認為,成立Sino Prosperity基金的目的并不止此,該基金更像是遠洋地產為其內地項目設立的融資平臺。
2012年,遠洋地產繼續推出一只人民幣房地產基金,基金的規模在10億元左右,將投資范圍廣泛的房地產項目。這是遠洋地產繼聯手KKR成立美元基金后,在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又一次新的嘗試。
如今,在房地產金融方面,遠洋地產已經參與發起了多支房地產基金,公司與盛洋投資和KKR中國成長基金共同投資成立遠洋地產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4.5億元人民幣。
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從資金規模來看,這一地產基金和同類企業如中海地產、復地集團來比較規模并不算大,但是對于遠洋地產而言,這一基金的出現可以提升企業的現金總量,而且也作為未雨綢繆之策,以備不時之需。”
據悉,遠洋地產旗下重要的金融投資平臺基金公司的成立,主要從事股權投資,特別是地產項目股權融資和投資的管理,業務范圍遍及北京及環渤海區域、東北區域、長三角及長江流域和泛珠三角區域。
“遠洋地產將充分把握機遇,孵化并逐步發展房地產金融業務,借助開發能力、物業資產經營能力,逐步創建結構化、全價值鏈的地產金融模式,形成全新的業務體系和資產結構,助力企業高速發展和業績持續增長,讓房地產金融成為集團業務規模、資產規模最有效的助推器。”李明指出。
養老地產將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為實現公司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遠洋地產開始新業務的培育和探索,“目前兩個新業務一個是房地產金融,另一個是養老地產業務。”遠洋地產副總裁李建波曾表示。
“養老地產是遠洋地產未來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李明直言,正因如此,遠洋地產選擇與中國人壽合作。據李明透露,養老產業是公司業務的第四大板塊,目前處于全新研究階段,預計2~3年后規模將和目前公司商業地產規模相當。
遠洋地產自2010年啟動養老地產項目以來經過了多次擴充,2012年,遠洋地產成立養老地產業務發展中心,打造專業團隊并啟動實體項目。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之后,遠洋地產與美國最大的養老運營商Emeritus合作開發的養老地產項目“椿萱茂•凱健”已于7月正式投入試營業。該項目位于遠洋地產旗下的高端社區遠洋天著內,建筑面積近6000平方米,床位數約110張。
“國內養老地產沒有幾個成功的,大多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主要是打著養老地產的旗號,繼續發展地產產業,所謂的養老地產,實際上只是地產?,F在中國最有前景的是養老產業,而不是養老地產。”李明表示,養老地產實質上還涉及到更多的內容,如老年護理、服務、醫療,這些才是養老地產的核心。
李明稱,“遠洋地產進入養老業務領域的決心非常堅定,強大的市場需求指引著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在未來10年當中,遠洋養老地產板塊的發展規模將呈幾何倍數擴大。”
“國內的養老地產理念比較陳舊,應該引進歐美先進服務理念,推行積極養老的觀念。”北京太陽城集團董事長朱風伯曾向記者表示,養老地產的本質是養老服務,并不是單純的房地產開發,所以需要打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2013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測評成果發布會將于9月17日在北京國貿三期召開。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20余年的不斷發展,房地產企業由粗放型發展逐步向規范化和品牌化方向過渡。品牌已經成為企業應對市場挑戰、抓住市場機遇、提高市場份額的“利器”。因此,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品牌優勢成為眾多優秀房地產企業在行業轉型期尋求突破、贏得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之一。
今年以來,盡管國內經濟形勢略有下滑。但從房地產業來看,這一年無論從行業景氣度還是業績來看均有提高。對此中房網開展了《品牌房企這一年》系列專題,從多角度回顧與觀察品牌企業發展業態。我們看到,品牌房企一年來表現可謂搶眼,多數企業銷售金額與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年內銷售額晉級千億的房企有望達到7家。而企業在注重提升利潤的同時,設定戰略目標、多元化業態布局以及擴張海外等投資策略將成為未來品牌房企的不二選擇。
20年前,中遠集團催生出眾多的房地產業務,并成立了中遠房地產公司(遠洋地產前身)以統籌管理企業的地產業務。
20年后,遠洋地產已經名聲鵲起,不過,近些年的表現較為沉寂,僅靠少數高端項目支撐銷售份額。而就在此時,遠洋地產提出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及養老地產三大戰略,究竟,新“三駕馬車”能否引領遠洋地產馳騁遠航呢?
遠洋地產總裁李明表示,“今年遠洋地產迎來了成立20周年,這20年除了完成股權改造和香港上市之外,遠洋地產業務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也已初步完成三級跳:住宅地產愈發壯大,商業地產、地產金融也在逐步收獲,積極探索養老地產。”
“遠洋地產在完成扎根環渤海和擴展全國布局基礎上,致力于三大新的增長方向,即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和養老地產,目前在三方面均有進展,預計未來企業將繼續深入在這些領域的投入。”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
深耕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成為遠洋地產業務多元化的第一選擇。李明認為這有利于應對單一住宅開發蘊藏的風險,同時,持有型商業物業的收益將成為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對穩定企業資金有一定作用。
對于商業地產的發展,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市場復蘇情況下,商業地產是最好的投資選擇。據悉,遠洋地產首個合作項目北京頤堤港目前購物中心的簽約出租率已達87%,商戶開業率接近80%,出租率超過95.5%。而未來廣場也與百余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成功簽約,簽約率達92%。
遠洋地產第二個綜合商業項目——成都遠洋太古里(原稱“大慈寺項目”)亦計劃于2014年起分階段開業。另外,首個自主投資開發的購物中心——北京遠洋未來廣場已于今年初投入運營。
目前,遠洋地產有商業用地約371萬平方米,未來將繼續拓展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的投資性物業規模,并計劃每年增加約2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的投資物業。管理層預期商業地產中長期將占集團總收益一個較大比重,令遠洋地產的收益來源更多元化。
2013年上半年,企業商業物業投資的營業額為2.51億元,同比增長26%,雖尚處起步階段但增長勢頭明顯。進洋地產目前可出租物業總面積52萬平米左右,而且大多數物業項目為甲級寫字樓。
“集團未來策略是加大開發規模,加快商業地產開發速度,提高商業項目在整體業務中的比重。“遠洋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13年將有超過25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投入市場,每年都有超過25萬平方米的商業物業投入運營。
李明稱,遠洋雖然此前有過開發商業地產的經驗,但還是不夠精準,因為過去我們更多地是專注于住宅地產。而太古則是成熟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同時他們也有進軍內地的計劃,只是不熟悉內地市場。我們兩個企業間的合作,可以互相取長補短。這樣的合作模式,在未來也會繼續展開。
蓄力地產金融
早在2011年,遠洋地產子公司盛洋投資便與全球知名的投資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旗下私募基金組建Sino Prosperity基金,用作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
遠洋地產表示有意將該基金打造成公司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的投資平臺,“投資、運營及管理若干房地產項目”。
不過業內專家皆認為,成立Sino Prosperity基金的目的并不止此,該基金更像是遠洋地產為其內地項目設立的融資平臺。
2012年,遠洋地產繼續推出一只人民幣房地產基金,基金的規模在10億元左右,將投資范圍廣泛的房地產項目。這是遠洋地產繼聯手KKR成立美元基金后,在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又一次新的嘗試。
如今,在房地產金融方面,遠洋地產已經參與發起了多支房地產基金,公司與盛洋投資和KKR中國成長基金共同投資成立遠洋地產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4.5億元人民幣。
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從資金規模來看,這一地產基金和同類企業如中海地產、復地集團來比較規模并不算大,但是對于遠洋地產而言,這一基金的出現可以提升企業的現金總量,而且也作為未雨綢繆之策,以備不時之需。”
據悉,遠洋地產旗下重要的金融投資平臺基金公司的成立,主要從事股權投資,特別是地產項目股權融資和投資的管理,業務范圍遍及北京及環渤海區域、東北區域、長三角及長江流域和泛珠三角區域。
“遠洋地產將充分把握機遇,孵化并逐步發展房地產金融業務,借助開發能力、物業資產經營能力,逐步創建結構化、全價值鏈的地產金融模式,形成全新的業務體系和資產結構,助力企業高速發展和業績持續增長,讓房地產金融成為集團業務規模、資產規模最有效的助推器。”李明指出。
養老地產將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為實現公司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遠洋地產開始新業務的培育和探索,“目前兩個新業務一個是房地產金融,另一個是養老地產業務。”遠洋地產副總裁李建波曾表示。
“養老地產是遠洋地產未來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李明直言,正因如此,遠洋地產選擇與中國人壽合作。據李明透露,養老產業是公司業務的第四大板塊,目前處于全新研究階段,預計2~3年后規模將和目前公司商業地產規模相當。
遠洋地產自2010年啟動養老地產項目以來經過了多次擴充,2012年,遠洋地產成立養老地產業務發展中心,打造專業團隊并啟動實體項目。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之后,遠洋地產與美國最大的養老運營商Emeritus合作開發的養老地產項目“椿萱茂•凱健”已于7月正式投入試營業。該項目位于遠洋地產旗下的高端社區遠洋天著內,建筑面積近6000平方米,床位數約110張。
“國內養老地產沒有幾個成功的,大多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主要是打著養老地產的旗號,繼續發展地產產業,所謂的養老地產,實際上只是地產?,F在中國最有前景的是養老產業,而不是養老地產。”李明表示,養老地產實質上還涉及到更多的內容,如老年護理、服務、醫療,這些才是養老地產的核心。
李明稱,“遠洋地產進入養老業務領域的決心非常堅定,強大的市場需求指引著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在未來10年當中,遠洋養老地產板塊的發展規模將呈幾何倍數擴大。”
“國內的養老地產理念比較陳舊,應該引進歐美先進服務理念,推行積極養老的觀念。”北京太陽城集團董事長朱風伯曾向記者表示,養老地產的本質是養老服務,并不是單純的房地產開發,所以需要打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版權所有 © 北京環創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滬ICP備13012649號